第二百六十三章 董仲舒-《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》
第(2/3)页
“是,夫子。”
“嗯,走了也好,若是换做以前,可能我可以帮助你洗刷清白。”
董仲舒展开双臂,长长的袖口下垂,到达腿部膝盖之处。
“我现在也是自身难保,公孙弘现在做了丞相,连我这个相国也是他的运作,尤其是你是我的学生,他更是紧紧盯着。”
公孙弘和董仲舒的恩怨已久。
公孙弘也是大儒,两人如果做个对比的话。
董仲舒应该算是学者型的儒者,而公孙弘则是官僚型的人物。
对于公孙弘,董仲舒以“从谀”斥之,看不起他。
公孙弘当然也会有意排斥董仲舒了。
董仲舒能够调到胶西王这里当一个二千石的官吏,也是公孙弘安排的。
胶西王.....是汉武帝的哥哥。
他凶残,蛮横,过去不少作过他国相的人都被杀掉,或毒死了。
幸好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,胶西王还比较尊重。
“朝臣之中,也有不少你的师兄,我专门派人问询过,西域小国邻立,野蛮而无文化,适合教化,可以离着匈奴很近,所以很难。”
“教化之道,不在下,而在上。”
董仲舒也说起了自己的经验,他唏嘘道:“虽然我和公孙弘之间有矛盾,但我佩服他,他善于经营,可能更容易推广儒学。”
“如果你前去西域之地,要谨慎记住两点。”
“第一点,活下去,活着才是最大的希望。”
董仲舒说的是肺腑之言,和他同龄的人中,有不少比他经文钻研的好,可是都因为种种原因短命而亡,最终隐于人世间,无人认识。
“第二点,要说服国家的国王信服儒学,方可成功。”
董仲舒眼眸闪过一丝淡淡杀气,道:“必要时刻可行雷霆手段,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手中的剑。”
“君子爱剑,也应善于使剑。”
“......”
董仲舒唠唠叨叨了一大推,人上了岁数,已经可知天命。
心也变得祥和和柔软。
这次可以说是倾囊相授,都是过往岁月的人生宝贵经验。
齐恒心中大为感动,眼眸含泪,深深跪伏地。
董仲舒嘴角含笑,接受了大礼。
董仲舒转头道:“把我书房的那些资料搬出来。”
仆人一顿,眼眸诧异万分。
夫子有个习惯,平日里写字的时候喜爱清静,所以书房之地也成为了禁地,几乎很少让人进去。
里面都是一些宝贵的资料。
仆人气喘吁吁地搬出来了一大箱子,几乎能装一大车。
董仲舒捋了捋胡须,也是莫名感慨。
“这是我在胶西这几年写的东西,有的是随笔,有的是关于国家事情的想法,从来没有公之于众,如今,我把这些交给你。”
“夫子....左生何德何能....”张恒喉咙鼓动一下,有些呜咽。
“带走吧。”
董仲舒:“如果有朝一日,你真的能够在另一片土地将我这个老人瞎写的东西发扬下去,那才是最我最大的报答。”
齐恒话语很低,却异常坚定:“是,宁粉身碎骨,亦不负师名!”
......
“夫子,有...可能吗?”
仆人犹豫地问道。
今日的董仲舒破天荒地站在窗外,树叶哗啦啦传来声音,他双眸深邃,幽幽道:“我...不知道。”
“也是时候离开了。”
仆人一愣,不明白夫子什么意思。
董仲舒傍晚时刻就写好了辞职信,以年老有病为由,准备辞职回家。
在这里一直提心吊胆,小心谨慎,唯恐时间长了遭到不测。
今日张恒的离去,成了他离去的契机。
回家!
埋头著书,也为大汉留下自己最后一份典籍吧!
......
大汉的事情,李牧之无从知晓。
西京。
秦大壮莽撞地跑了进来,惊恼了正在抓耳挠腮编写小故事的一群编辑。
邸报设在西京的点,也要开始确定报纸的题材,尤其是一些内容。
既然已经确定了可以使用双语。
那下一步就是开始发报了。
李牧之的一句话,多写写虚构故事啊。
一名笔名叫做青舟的男子刚有了思路,他已经锁定了希腊的爱神,准备把它嫁接到大明这里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