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章 见缝插针-《唐朝工科生》
第(2/3)页
但是这是一个口子,民间组织在“中国”可以不搞事,毕竟要忠君爱国之余遵守法律法规。可在“番邦”,那就不用受这个制约。
于是乎,在山东、江南世族豪门组团刷东海副本的同时,民间“武装力量”大量输入“扶桑地”。
既有豪门需要护卫的因素,也有底层“混口饭吃”的实际需要。
多方因素搅合在一起,就有了奇葩的产物,石城钢铁厂生产武器装备,但没有在国内武装“忠君爱国民兵连”,因为是在国外武装的。
既符合朝廷的规定,又创造了业绩。反过来,为了做大业绩,石城钢铁厂的那些“读书人”,就需要更加专业更多数量的“忠君爱国民兵连”,这就是石城钢铁厂那些个“王学”子弟和辽州中下级军官、士兵搅合在一起的缘故。
单独拿一个“王学”子弟或者辽州军官来说话,根本不够徐州方面看的。但是,两个军府的府兵,足够秒杀任何一个地方大族。整个北地中原七十多家接近八十家老牌世族,想要凑这么五千精锐出来,想也不用想。
每个老牌世家,拉五千人马出来,那不叫个事儿,咬咬牙,凑个两万人的队伍,也不是不可能。
但是想要五千贞观二十五年的唐军府兵,那是做梦。
贞观朝初期跟周边蛮族,是没有武器代差的,技术上没有差距,只有体量上的差别。
但是贞观八年之后,越是时间往后推移,唐军兵器越是犀利。
以往根据隋制的横刀,每次作战,砍卷砍变形是很正常的事情,辅兵时不时就要拿着锤头给战兵的兵器敲敲打打,有时候主要工作,就是把横刀重新敲打平直。
军器监换人之后,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剧变,唐军府兵从自带装备自带干粮,逐渐转型为精锐装备靠配发。而这些精锐装备,全是消耗件,除非是战斗实在是激烈,根本没有时间补充,否则就是坏了重铸重造,不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。
每一个唐军战兵,浑身上下,杀气不知道有没有,但就算有杀气,也一定被财气给掩盖了过去。
正常来说,一个蛮族首领用二十帐士兵换一个唐军战兵都是赚的,这年头打仗,数量固然重要,但质量更加重要。
中央军羽林卫能够三五百骑赶着数万敌军犹如赶羊,这就是金钱的力量。大多数蛮族弓矢,根本就破不了羽林卫的防御。一队羽林卫骑士发动冲阵,就是人头收割机。
这种情况,就导致原本社会地位应该相对偏下的中下级军官和府兵,在组团砍人的时候,居然不怂山东老牌士族。
而山东士族想要动用政治力量,这些个中下级军官也不蠢,早早地和“王学”勾结,那么最终在中央就是打口水仗,不会直接出现朝廷空降世家老铁来收拾一帮胆大包天厮杀汉的情况。
“崔公,可有甚么口信,要某家到苏州的?”
第(2/3)页